曾经,“南建国、北凯悦”是南阳高端住宿行业的一对儿“王炸”组合。
百米高层建筑+黄金要地+豪华大厅+标准服务,等等配置,让南阳之前的所谓宾馆瞬间相形见绌。
所以,中州路与工业路东南角的银都建国酒店,是某一个时期南阳旅馆业NO.1的说法,应无异议。
然而,令人大跌眼镜的是,这家曾经盛极一时的行业翘楚,如今被改头换面为某医院新址!目前,改造ING中。
这是什么剧情?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春去也,太匆匆?
当然,在主城西区这片区域,与此雷同的戏剧性桥段,还有很多。
比如,曾经南阳烟火气十足的广场南街,也如去日黄花,风光早已不再。
还有很多知名门店,包括新华城市广场等,也是门前冷落鞍马稀,盛景不复从前了。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主城西区,总演绎这样的故事?
什么原因让这个首善之区,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1994年,这一年南阳发生了一件大事情——县级南阳市升级为地级南阳市。
原南阳市和原南阳县这对儿亲兄弟是这样分家产的:
1、城区部分:以人民路为界,西为卧龙,东归宛城;
2、乡镇部分:则以白河为自然边界,一河之西北,划属卧龙,一河之东南,统归宛城。
按当时的情况看,蛋糕这样的切法,让拥有主城西半部分的卧龙区,“赚”的盆满钵满。
首先,是新的市委、市政府、以及军分区等各种“大院”的所在地。“京畿”之地,位置自然不俗。其次,坐拥南阳一城门户——火车站、汽车站等稀有资源。
还有,优质教育资源富集区,13中、22中、12小、15小等名校资源加持。
此外,相对于老城区,这个区域道路宽阔且路网密集布局合理,因此是各家银行、保险公司等单位的办公首选地。而酒店、宾馆、购物中心等等人流聚集场所,更是次第分布。
于是,有一个时期,住在西区是很多南阳人怀揣的梦想。然而,岁月轮转,时势更替,城市片区发展也是如此,二十几年弹指一挥间,南阳主城东西两大区域悄然交换了位置。
与酒店、旅馆、娱乐、休闲等行业加速逃离西城的态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近20年里,主城东部把区域后发优势+后来居上效应,发挥得淋漓尽致!
当然,在此期间2012年的农运会,是城市东半部实现快速发展和弯道超车的一大推手。
如今的主城东部,已经被誉为行政新区,这意味着城市行政资源正快速在此聚集。
肉眼可见的诸多优势还在于——区域内地标建筑日新月异,城市道路密集成网,绿地公园相对多而集中,体育健身设施分布合理,教育医疗资源后来居上……
首先,揭示出现阶段中国城市的共同发展走向:城市向东!
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跟中国经济大格局有关。众所周知,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更加发达,地处国土腹地的大多数中西部城市,其新城区落地在城东方向,显然更便于与东部的经济发达地区之间的紧密联系,便于吸引东部的资金、讯息,人才等等资源的往来与交流。
城市向东,可以拉近与发达地区的大城市之间的地理和心理距离,和我国经济重心的趋势保持默契。
南阳也是如此,别的不说,高铁站、机场,以及主要的高速公路出入口等全新的现代化出行设施,都毫无例外都放在了一城之东。
当然,地处盆地中心的南阳主城区,也有自己独特的一点,那就是一条白河蜿蜒而下,自北而西而西南环抱了这个城市,其最妖娆的身段也在一城之东。
换句话说,主城东部之所以发展迅速,原因之二,在于其占尽了白河的丰厚馈赠!
如果说,主城西部即卧龙区部分有些遗憾的话,跟上风上水的白河城区段相隔了一个老宛城,是其最该惋惜的事情。
子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在2022《南阳携河发展战略研究与白河一河两岸城市设计》中,白河西段被定位为两个功能区,即文创智谷片区和生态南滩片区。
这一规划为主城西区,尤其是西南片区的未来定位与创新发展,描绘了无限想象空间。
而濒临一线白河水景的西南片区,无疑是西区为数不多,所以需要紧紧抓住的机遇之一。
更重要的是,该区域内气势恢宏的卧龙岗文化产业园建设,系近年南阳少有的大手笔工程,可能是从根本上改变和提升整个区域气质与形象之作。
可以想象,心血凝成的浩大园区一旦全部建成开放,毫无疑问将是南阳一张城市王牌级别的存在!
日前,市级领导团队明确要求,在推动卧龙岗文化园区域提升工程建设项目上,要统筹布局“吃住行游娱购”等业态,以卧龙岗为依托,打造三国文化城,培育壮大文旅产业链。
接下来,就等着这个西区宠儿的靓丽蜕变了。
也许,西区未来能否实现逆袭+卷土重来,就看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