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不仅仅是仲景桥,位置稍微下游一点的卧龙大桥,近期人气也绝对不低。
但在人潮人海中,被上班族念叨最多的,必须是仲景桥。
为什么?
一个字:堵。
诱发原因众所周知:白河大桥身体微恙,需入院诊治+调理+静养,为时一个月。
还有一个原因,是之前身患重疾的淯阳桥实施封闭拆除,彻底拜拜。而新的“彩虹桥”尚在紧张建设中。
两相叠加,半座城市的往来通行,都压在了仲景+卧龙两兄弟身上了。
打个比方说,原本四座大桥好比是四个轮子,共同承担着白河两岸主要通行压力,如今一下子卸去了两个轮子。
如此一来,压力凸显,几乎不堪重负就可以理解了。
对此,可能有人会说,不是还有光武大桥,雪枫大桥和南阳大桥吗?
我们看一下白河之上几座桥的位置和一河两岸间主要聚集区域分布,即可明了。
很显然,南阳大桥作为重要出市口的咽喉所在,主要承担着城市东北部进出的职能,并非城市居民日常通行任务。
同样,雪枫大桥是目前国道的一部分,桥上来来往往的,大部分是呼啸而过的大货。
再就是最年轻的光武大桥了。
光武大桥是目前主城与新区之间最重要的一座联系枢纽。换句话说,没有光武大桥的新区,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如今,奔赴机场和高铁站的人流中,其中相当大部分是跨光武大桥来去的。
然而,鉴于新区如今相对空旷寂寥的气质与形象,光武桥上的上班一族,并非主流。
所以,结论就是:
仲景大桥在一河两岸城市居民的出行来说,其重要程度远超出大多数南阳人的想象!
从国庆假期之后仲景大桥等突然“爆红”,给我们以什么启示呢?
其一、一座城市在长期成长发展的过程中,会生成某种内在的、有机的、自然的完备生态系统,而人为的、突发性的掐断其中任何一个部分,都会引起整个系统的不适和紊乱。
白河大桥的封闭整修,就是打破城市生态平衡的导火索,由此引发的一系列拥堵混乱,是必然和必须的。
对于一座城市的管理团队来说,任何一个哪怕细小的举措都必须谨慎行事并作出详尽科学合理的应对预案。否则,系统会不留情面的啪啪啪打脸!
其二、白河南再次彰显出与主城北岸越来越紧密的联系,包括行政的、经济的以及千头万绪的各个方面。
近年来,随着城市基础设施优化,产业导入、人口聚集加速进行,如今,在主城北岸生活,白河南工作,或者主城就业,白河南置业已经渐成风尚。
一城两岸,携手而立,已经是肉眼可见的活生生现实!
节前刚刚闭幕的中共南阳市第七次代表大会上,明确提出“十四五”期间,要将南阳建设成为省域副中心城市。
省域副中心城市,是南阳多年来的梦想。
心中有梦,眼里有光。
在此梦想指引之下,诸如令南阳人激动不已的城市高架桥与高架路等等蓝图,已经开始绘就。
但脚下的路,还要一步步走。
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